top of page

別有錢拿就來者不拒!選投資人比選對象還難:創辦人如何反向挑選 Deal Flow?

  • 作家相片: L L
    L L
  • 9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「如果現在有天使投資人願意投你100萬,你會接受嗎?」

創投圈外的人,可能會不假思索地說:「當然啊!不然錢怎麼來?」

但,過來人就知道,不是每一筆錢都值得收,更不是每個投資人都適合和你走下去。

隨意收錢,可是會有代價的啊!



ree


創辦人為什麼不能「誰給錢就點頭」?

創業是長途旅行,而投資人是你在途中拉進的同行夥伴。選錯人,不只沒幫上忙,還可能把方向盤搶走、半路跳車,甚至拉著你一起撞牆。


你以為你在 pitch deck 裡面展現野心和成長藍圖只是在「說服投資人」?事實上,你也該在這個過程中觀察並挑選你想合作的對象



什麼是反向 Deal Flow?不是你進誰的 funnel,而是誰該進你的 radar

上一篇文章,我們聊過:Deal Flow 是投資人建立的案源流——誰會主動找上你,誰值得被你投資。


這次,我們把視角倒過來,創辦人也應從投資標的的角度,養成自己的 Deal Flow 概念:

什麼樣的投資人是你願意長期合作、甚至共同經營的對象?


這不是軟性建議,而是會直接影響公司文化、後續募資難易度、甚至離職率與 burn rate 的決策。你需要建立自己的「投資人雷達」:不只是接受誰來投資,而是篩選誰該進來投資。



如何建立自己的「投資人雷達」?3 個篩選關鍵
1. 他們真的懂你的產業嗎?

不是每個拿著 VC title 的人都理解你所在的市場與問題。投資人若對產業不夠熟悉,就在會後提問環節問出一堆「對你沒幫助」甚至「誤導方向」的問題。


你可以從這幾點來判斷:

  • 他是否投過相同或相近的產業?

  • 過往的portfolio有沒有與你的商業模式類似的投資標的?

  • 他是否能講出有深度的「見解」,而不是用一些術語糊弄?


整體而言:一個真正懂行的投資人,會讓你覺得「被理解」。



2. 他是你的同伴,還是你的潛在老闆?

好的投資人,不會在你還在開發 MVP 時就逼你產出訂單總額(GMV)或轉換率報表,更不會每個月都追問你:「你的營收呢?怎麼還沒break even?」


相反地,他會:

  • 幫你拆解產品 go-to-market 策略

  • 引薦潛在客戶或關鍵顧問

  • 給你 feedback,卻不會越俎代庖


他必須扮演「你的加速器」,而不是你的「潛在老闆」。


3. 你敢跟他講壞消息嗎?

這一題是最被低估,但也最關鍵的!


想像一下:

  • 例如,你的SaaS產品,DAU 掉了 30%

  • 當你發現產品定位錯了,需要 Pivot

  • 當你的合夥人或核心成員想要退出


這些狀況,你敢第一時間告訴這位投資人嗎?

如果答案是「不太敢」或「怕被念」,那......他可能不是對的那個人。

創業,需要的是可以講真話的人,而不是演戲時間。


所以,如何觀察投資人的行為模式?

很多人覺得「找到投資人就好」,但其實,你也該像記錄 OKR 一樣,觀察你的投資人。


你可以從這些地方來看:


✘ 約好了但每次都改期,或會議當天才取消。

✘ 一直講自己 portfolio 有多強,但沒說過自己提供過哪些「實際的幫助」。

✔ 不只關心你的財務狀況、營收成長,也關心你怎麼做決策、遇到什麼困難。

✔ 聽完你的 pitch 之後,主動或介紹其他人來給你 feedback。


這些都是你在募資過程中可以記下來的「信任觀察點」,幫助找到可以共患難的合夥人。



如何設計你的「反向 Deal Flow」?
Step 1:建立你的「理想投資人清單」

例如,可依據以下面向分類、評分或做成筆記:

分類

範例

專注產業

是否專注 AI、FinTech、硬體等特定產業

投資階段

Pre-seed / Seed / Series A

行動紀錄

過往投資過哪些團隊?這些團隊怎麼評價他?

參與程度

是否提供資源?有沒有協助對接過潛在客戶?

可互動程度

開會是否尊重你的想法?能否自由表達觀點?


Step 2:預先準備「反向問句」,快速分辨對方的「目的」

你可以在會議中問對方這些問題:


  • 「你覺得我們現階段最大的挑戰是什麼?你怎麼看?」

  • 「你過去有投資過類似的商業模式嗎?當時遇到什麼困難?」

  • 「你會用什麼方式支持團隊?有沒有具體案例?」


這些問題看似簡單,但回答的內容與深度會讓你瞬間判斷出「誰是真的懂」、「誰只是來交差」。


Step 3:記錄會議後的感受,建立自己的 CRM for Investor

這不只是為了篩選,而是為了讓未來每一次募資,能夠節省判斷時間。

例如說,你可以做一張表,記下:


  • 會議印象

  • 是否有 follow-up 行動

  • 你是否感到自在

  • 對方是否有提供實質的幫助


這樣的表格不用花費多少時間,但建立好這樣的紀錄習慣,日後會讓你更清楚誰能陪你走得長遠。



小結:你不是「被投資」,而是「建立共同持股的長期關係」

投資不只是誰出錢,因為最好的 Deal Flow,不是你收到幾個 term sheet,而是你能從這些提案中挑到能讓你走得更遠的那一位


所以,下次當你面對一位投資人,記得問問自己:

「我是否希望這個人,成為我未來三年內每季都會一起開會的人?」


如果答案不是肯定的,或許你得再扛一下短期資金壓力,繼續尋找下一個值得上船的人。

留言


Copyright © 2022   IP² Launchpad , Taiwan Innovation Finder, i2i @Startup Terrace 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