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L L

產品經理入門:認識Product基本術語、核心概念及產品開發的六大流程

要成為一名成功的產品經理(Product Manager),了解基本術語、核心概念及產品開發流程是第一步!這篇整理了產品入門在產品開發流程中會遇到的基本環節,幫助新手建立初步的全盤認識。


本文章節

新手入門:產品管理的核心概念 產品開發的基本術語

產品管理的六大流程 各階段的數據指標





新手入門:產品管理的核心概念

產品管理是指:包括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,從開發、推出到維護的各個階段,進行監督、規劃和調整,確保產品符合市場需求並達到商業目標。


「產品管理是一個循環的過程,而非點到點的起始結束」


產品生命週期

產品從概念到退市的整個生命週期,包括引入期、成長期、成熟期和衰退期。


開發方法論:瀑布式 (Waterfall) vs. 敏捷式 (Agile)

  • 瀑布式:線性流程,適合需求固定的項目。

  • 敏捷式:迭代開發,適合需求不斷變化的環境。


產品願景與策略(Product Vision and Strategy)

  • 產品願景是對未來產品狀態的長期規劃。

  • 產品策略是實現願景的具體計劃。

需要結合二者,配合市場趨勢、用戶需求以及公司戰略來設計。


產品路線圖(Product Roadmap)

產品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計劃,按照季度或年度來規劃功能優先級、產品發佈時間表等。


  • UI (User Interface) 使用者介面:包含所有用戶能直接看到的元素,像是按鈕、圖示、色彩、排版等等。

  • UX (User Experience) 使用者體驗:關注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所有感受,包括易用性、效率、滿意度、操作舒適度等等。


使用者畫像 / 人物誌 (Personas)

創建使用者角色,以便更好地理解目標客群。


功能規劃

設計功能規格(Product Specs),確保所有需求明確且可實現。


  • 一個具有最小功能集的產品版本。

  • 目的是快速進入市場並驗證假設,從而在市場中收集客戶回饋,進行後續迭代優化。


用戶故事(User Stories)

  • 一種需求描述方式,從用戶的角度出發,描述他們希望如何使用產品。

  • 每一個用戶故事都應該具體且清晰,以便開發團隊理解並執行。


迭代開發(Iterative Development)

  • 基於市場回饋和數據不斷調整產品方向的開發模式。

  • 一般以短期的開發週期(如2週或1個月)進行。每個開發週期都會進行測試,這樣可以快速改進產品。




產品管理的流程及數據指標
一、市場研究與需求分析

目的

瞭解市場需求、顧客痛點、競爭環境,為產品開發奠定基礎。


步驟

  1. 市場調研:研究目標市場的規模、發展趨勢、需求和痛點,確定產品的市場機會。

  2. 用戶研究:使用問卷調查、焦點小組、客戶訪談等方法,了解潛在客戶的的需求、困難、使用習慣和期望。

  3. 競爭分析:分析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,確定產品的差異化優勢。

  4. 制定產品願景與策略:根據市場研究,明確產品的核心價值、目標市場和未來發展方向。


指標設定

  • 市場佔有率:目前市場中同類產品的占比。

  • 客戶滿意度 (CSAT):根據調查結果衡量顧客滿意度。

  • Net Promoter Score (NPS):衡量顧客的忠誠度和推薦意圖。



二、產品規劃與需求定義

目的

將市場需求轉化為具體的產品功能和特性,確定產品開發的目標、範疇、功能和商業策略。


步驟

  1. 需求收集與分析:將用戶需求、競爭情況、業務目標等因素轉化為具體的產品需求文件。可以透過用戶故事、需求清單等方式整理需求。

  2. 功能優先級排序:根據需求的重要性、可行性及商業價值,對需求進行優先級排序。常用的方法包括MoSCoW法(必須有、應該有、可以有、不需要有)或Kano模型。

  3. 功能需求文檔:編寫詳細的功能需求文檔 (FRD),明確產品的關鍵特性、功能和規範。

  4. 產品路線圖(Roadmap):確定產品的發展計劃,並規劃各階段的產品目標和時間表。這是協調開發、行銷部門的重要工具。


指標設定

  • 預算達成率:實際花費與預算的比率。

  • 功能完成功能比率:規劃功能的完成程度。

  • 開發時間預估精度:實際開發時間與預估時間的偏差。


三、產品設計與開發

目的

將需求具體化為可實現的設計,並進行開發以實現產品功能。


步驟

  1. 設計與原型:根據需求定義,設計產品的界面(UI)和用戶體驗(UX),最常見的工具如Sketch、Figma。

  2. 技術可行性評估:與開發團隊協作,確保產品設計可以技術上實現,並確定所需的技術架構、平台選擇等。

  3. 開發與測試:進行代碼開發和測試。產品開發通常採用敏捷開發方法,通過短期迭代(Sprint)來實現功能開發、測試和優化。

  4. 版本控制:管理產品 (代碼) 版本,確保多個團隊協作開發時不會產生衝突。

  5. 功能實現:實現基本功能後,進行內部測試 (A/B測試、用戶訪談等),發現問題並進行修正,確保功能符合設計要求。


指標設定

  • 開發進度達成率:每個開發階段的完成情況。

  • 用戶測試成功率:測試過程中用戶達成目標的比例。

  • 界面可用性指數:根據測試結果計算用戶對界面的滿意度。

  • 原型迭代次數:需要多少次迭代才能達到理想的用戶反饋。


四、測試與品質保證(QA)

目的

確保產品在推出前無重大缺陷,能夠提供穩定、無錯誤的使用體驗。


步驟

  1. 測試計劃:根據需求文檔制定詳細的測試計劃,確定測試的範圍、測試場景、測試人員等。

  2. 功能測試:驗證各個功能是否正常運行,包括單元測試、集成測試等。

  3. 用戶測試:進行Beta測試或用戶驗收測試 (UAT),讓實際用戶測試產品,檢查是否符合需求。

  4. 性能測試:測試產品在不同條件下的性能表現,如負載測試、壓力測試等,確保產品在高流量或極端情況下穩定運行。


指標設定

  • 缺陷率:測試過程中發現的缺陷數量。

  • 測試覆蓋率:測試的比例,反映測試的全面性。

  • 錯誤修復時間:發現錯誤後,修復所需的平均時間。


五、產品推出與市場推廣

目的

將產品成功推出市場,吸引目標顧客群體,實現銷售和市場認知。


步驟

  1. 市場推廣計劃:與行銷團隊協作,制定定價策略、品牌定位、行銷活動、社群推廣等。

  2. 上市活動:策劃產品發布會,包括線上和線下推廣,提升產品的曝光率,吸引潛在用戶。

  3. 銷售策略:確定銷售渠道、推廣方式和銷售目標,並確保銷售團隊準備好對接顧客。

  4. 公關與媒體合作:與媒體合作,發布新聞稿,吸引關注和報導,擴大市場影響力。


指標設定

  • 市場接受度:藉由市場調查和銷售數據分析產品在市場上的接受度。

  • 銷售增長率:產品上市後的銷售增長情況。

  • 用戶獲取成本 (CAC):計算每獲得一個新用戶所需的行銷支出。


六、數據監控與市場回饋

目的

持續追蹤產品表現,從市場回饋獲取改進建議,為後續迭代提供支持。


步驟

  1. 數據收集與分析:利用分析工具(如Google Analytics、Mixpanel等)收集用戶行為數據,監控產品的使用情況、轉換率、留存率等關鍵指標。

  2. 收集顧客回饋:了解顧客的需求和問題。

  3. 產品迭代計劃:調整產品功能,改善用戶體驗,推動產品迭代和優化。


指標設定

  • 活躍用戶數 (DAU/MAU):日活躍用戶數/每月活躍用戶數,衡量黏著度。

  • 用戶留存率(Retention):衡量用戶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是否繼續使用產品。

  • 客戶滿意度:使用CSAT、NPS等指標來衡量用戶滿意度。
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