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創初期站穩腳跟後,是否要擴大產品或服務的市場,甚至走向國際化,是關於成長性乃至創業成敗的關鍵點;尤其是進入美國這樣競爭與機會並存的地區,即使臺美之間有足夠的文化親近度、政策與產業關聯度,依舊存在無數挑戰與風險。
這正是我們持續第四年,策劃推廣「IP2 Scale Out Program 美國加速計畫」的原因,幫助具備實力與野心的臺灣新創,做好邁向紐約市場的準備。
實際上,加速計畫為創業家們提供了哪些能量?落地紐約接受培訓、接觸創投當地、舉辦Demo Day之後,他們獲得了哪些真正有價值的經驗?
本次,資育國際新創部邀請到振生半導體(Jmem Technology Co., Ltd.)創辦人張振豐(John Chang)進行專訪,分享他赴美落地的心得與收穫。

張振豐表示,進軍美國市場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,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解市場需求、確定自身「是否真的合適落地(landing)」的基礎上,這是參與加速計畫最大的目的。
此外,由於振生半導體專注於高科技領域(high tech),雖然面向國際市場,進入的門檻更高,但也能收獲到更多更正向的回饋,效益可觀。
找到合適的市場切入點
張振豐說明,進入美國市場,首先要找到對的切入點,也就是「適合擴展業務的起步點」。這不僅是選擇合適的產品,還包括理解當地市場的需求、趨勢及競爭環境。
「我們要找一個開始的學習點,然後進行marketing scaling,紐約就是非常好的 Landing point。」
「對我們來說,這是挑戰也是機會,這裡才是我們可以真正檢驗自己產品的地方。」
理解市場需求,專注於解決具體問題
談到策略時,張振豐強調,成功並不僅來自於技術創新,更是對市場需求的理解。
「我們必須親自過來紐約,看到底適不適合 Landing、市場需求有沒有契合......在這個過程中,加速計畫幫助我們了解,原來我們做的產業蠻有重要性。」
只有真正在當地深入了解市場,才能確定是否能夠落地生根,並獲得實質的市場回饋。
他指出,他們發現自己提供的大數據技術與紐約的需求非常符合,並且從當地投資市場得到普遍正面的回饋,這對於未來發展非常重要。
面對高科技產業的挑戰,以市場回饋為核心,提升產品競爭力
對於高科技公司來說,美國市場的競爭相當激烈。
儘管如此,他依然對未來充滿信心。
「大數據這個部分本身的進入門檻就比較高,那聽得懂的人基本上對我們的東西就會很感興趣。」
這對於在技術上已經具備競爭力的新創來說,無疑是一種優勢。
另外,張振豐也提到,藉由計畫資源與當地投資人和業界領袖交流,讓他們得以針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調整:
「高科技產品,也需要關注客戶的真實需求。」
「除了與mentor深聊,還有一些美國當地的人脈與導師給我們 feedback。其實很多跟我們類型相關的領域,像是大數據等,都有給出非常正面的 feedback。」
他強調,在這樣的市場中,不僅要關注技術的發展,更需要關心市場需求的動態。這是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持續生存並成長的關鍵。
相關影片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