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新市場看似充滿機會,但背後的挑戰可能讓公司陷入倒閉危機。」 這是前Google Nest台灣研發中心負責人洪福利(Felix Hong)於11月15日在南港軟體育成中心「全球創新創業講座」中,對新創公司進入新市場的警示。
本場講座由邁特電子、臺灣天使俱樂部(TGA)、美國創業加速器EntreCamp共同舉辦,邀請Felix講解現在許多新創進入成長期後,意圖拓展新市場、新業務,卻遭遇滑鐵盧甚至面臨倒閉危機的原因,進一步說明拓展業務可能遭遇的挑戰與風險。
他提醒與會者,不僅要看見新市場的機會,更要評估其背後的隱藏成本。
進入新市場,新創總是忽略了哪些問題?
「如果你是產品或業務相關的重要職位(創辦人/CEO/CPO),你就必須搬去客戶所在地!」
Felix強調,新市場的成功與否,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是否能夠親身投入,只有真正在當地長期觀察,才能貼近市場需求並與客戶互動。
「幫助產品進入新市場的行銷推廣、通路開發、設備、在地人才等預算龐大,就跟產品開發本身一樣重要!」
Felix指出,不能只想著要拓展市場,成本效益未必如你所料,賠錢甚至走到資金斷鏈、公司倒閉都是常見後果。
很多新創把大部分資金預算投入產品本身,卻忽略了進入新市場龐大的隱形成本!
進入新市場的前提是對當地資源的全面衡量,必須明確評估當地的資源是否充足,尤其:是否有分公司或駐點團隊?如果要增加這些成本,與新市場的收益是否划算?
此外,當地市場的法規與基礎設施 (軟、硬體) 限制同樣是隱形成本,這些因素會影響公司的資源分配與計畫執行。
整體而言,「公司/產品線成長快速,等於當地預算及資源需求同等成長,如此下來進入新市場是否符合成本效益,必須謹慎評估。」
Felix強調「What no to do」:「如果你把合約上的所有事情都完整交出去,那就是你的新創要倒的一天!」
創辦人掌握合約與合作細節是必須的,「你必須跟緊,掌握全局!」
切勿因為有合約保障而放鬆對外部合作進度的掌控。許多新創在簽約後,甚至會將關鍵項目外包,僅僅偶爾查看進度,最終導致成果不佳,甚至影響公司核心業務。
拓展業務,不可忽視的供應商關係管理!
Felix進一步談到新創與供應商的關係管理。他直言,「expect the unexpected」。
新創在與供應鏈合作中,無法預測的問題如品質不如預期、量產延遲等,幾乎是家常便飯;預期這些風險會出現,有相應的準備,是創辦人應該具備的素養。
供應商的經營狀況是好是壞,對新創有什麼影響?其實這有雙面性。
Felix點出,供應商的經營狀況對新創有不同影響:「當供應商生意不好時,雖然有較大的協商空間,但也可能突然倒閉,這很常發生;而當供應商生意很好時,交易風險也會加大,因為它不會放過多的心力在個別新創上。」
另外,在選擇供應商時,應充分了解對方的專業能力,尤其:是否曾執行過類似的合作項目。因為如果對方缺乏經驗,可能會將項目外包給第三方,導致溝通成本與風險增加。
「Trust but Verify」是Felix的另一關鍵建議。他認為,供應商提出的每個問題,都應該親自去現場驗證。
有些問題可能是真實的瓶頸,而有些則是企業可以解決的小問題,當你親自到現場與對方面對面詳談,很多隱瞞能被發掘、難點能被處理。
另一方面,帶頭執行透明的溝通習慣、坦承你的交易目的及現況很重要,這是與供應商建立信任的基礎。「信任感建立在透明度上,能透明就透明。當你提出要求時,對方會感受到你是否有全盤交代情況,進而全力支持。」
「如果合作項目很重要,創辦人/負責人就該直接到供應商的辦公地點一起工作!」
Felix表示,「實際參與」無論是形式還是執行都是重要的。「不是到場監督,而是讓供應商感受到你的重視與決心!」 他指出,這樣的投入能有效提升供應商的積極性與合作意願,進一步確保項目順利推進。
Comments